老谋子司马懿

政治非死即伤,不是太学生能亲近的玩意儿(2)

作者:   来源:  
内容摘要:政治非死即伤,不是太学生能亲近的玩意儿(2)决定司马钧命运的,是他最后一次出征。他跟着庞参一起负责一次对羌作战的军事任务。庞参是东汉的一代名将,但是很遗憾,这次跟他一起参战的是胜率为零的司马钧,所以作战结果可想而知。当时,庞参与司马钧分兵两路,分进合击。司马钧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

    政治非死即伤,不是太学生能亲近的玩意儿(2)

    决定司马钧命运的,是他最后一次出征。他跟着庞参一起负责一次对羌作战的军事任务。

    庞参是东汉的一代名将,但是很遗憾,这次跟他一起参战的是胜率为零的司马钧,所以作战结果可想而知。

    当时,庞参与司马钧分兵两路,分进合击。司马钧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遇到了敌军把守的城池。司马钧不费吹灰之力把城池拿下。

    进去才发现,这是一座空城,一粒米都没有。难怪这群兔崽子丢城丢得那么爽快!司马钧骂骂咧咧,命令属下仲光率领三千人马出城割麦子。

    悍将手下哪有听话的兵。这仲光也是条好汉,他得了三千人马,不去割麦子,居然直接杀奔羌人大营血拼!

    羌人刚刚喘息未定,发现三千汉兵杀气腾腾直冲过来。羌族头领大怒:这么点兵也敢来踹营,还把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于是指挥军队把仲光的三千人马团团包围。

    司马钧得知仲光被围困,大发雷霆:兔崽子居然敢违抗军令?还把不把我这个主帅放在眼里了?不许救援!

    司马钧跟仲光赌气的结果是,仲光的三千人马全军覆没。司马钧折损三千人马,难以守城,就匆匆撤退。

    司马钧回去的结果,是被逮捕,投进大牢等待军事法庭审判。司马钧虽然胜率为零,却有飞将军李广的骨气,在牢房里自杀。

    邓氏家族在司马钧死后不久,被宦官们推翻。东汉陷入外戚、宦官轮流执政的恶性循环之中不能自拔。

    司马钧的儿子是司马量。这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事迹,甚至连名字都要被人写错的司马懿的曾祖父,却极有可能是司马家族的最大转折点。

    司马量,官至豫章太守。这是历史上关于司马量的全部记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司马量并没有像他父亲以及他传说中的十三世祖司马卬一样担任武职。也许可以说,从司马量开始,司马家族终于下了马背,以另一种方式在东汉生存。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明智之举。东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以重文轻武著称的朝代之一。研究学术和担任文官,都是很有前途的事情——起码比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刀头舔血的军旅生活强。

    到司马量的儿子司马隽,已经是博学好古的儒生气象了。唯一与他儒生形象不大符合的,是他军人般的高大身躯。史称他身高一米九一(长八尺三寸),这一身高后来很好地遗传给了司马懿。

    经过三代人、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到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这一代,司马家俨然已经儒风蔚然,一派世族气象。

    司马防这代青年,心目中的偶像是李膺、郭太。李膺、郭太是名士的代表,在当时年轻人中有着天王巨星般的号召力。荀彧的叔父、一代名士荀爽曾经有机会担任李膺的司机,回来后大肆宣传以自抬身价。一般的年轻人,一旦能有机会和李膺进行一次交谈,也会立马身价百倍。所以社会舆论把跟李膺交往称为“登龙门”。

    司马防也暗下决心,要把儿子们也培养成为李膺、郭太这样的名士,为家族光大门楣。

    如果不是闹起了轰轰烈烈的学潮,司马懿也许将来真的能成为一位名士。

    东汉王朝,是一个思想比较自由和宽松的时代。这一切,都要感谢光武帝刘秀定下的立国基调。

    与注重武功和崇尚游侠的西汉不同,在东汉,品德和学养更吃得开。政治中枢虽然始终由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但他们始终也要靠文官们来实现治理。而文官的选拔途径,在本朝也有了进一步的规范化。